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交易策略開發步驟及方法



  • 策略規劃
    編寫策略前首先需把交易的觀念作有系統的模組化,深入了解及確定輯邏的可靠性,一些模擬兩可的思路必需再確認且重新定義,最好先從常用的技術分析作為基礎。

  • 將思路轉換成電腦語言

    利用熟悉的開發工具,如TradeStation、Multicharts、HTS、MT4......等等平台,把策略邏輯轉換成平台可讀的程式碼,目前上述平台的語這大多是使用高階程式語言,且提供很多內建現成函數,寫作者可以很精確的把相關的訊號完成。

  • 進行初步回測

    初步回測主要是在確定交易的買賣點位是否與當初策略規劃的邏輯一致,有無出現不一致或當初沒有考量到的地方,同時作修正及改進。確認所有交易與初始規劃邏輯一致時,接下來利用工具平台初步檢視回測報告,檢視利潤及風險。

  • 優化策略

    這一步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危險的步驟,優化策略是一種技術,但過度優化對未來的交易可能會帶來無法預期的災難,很多策略在回測時過度優化,使得實戰中出現大幅回檔,也有不少策略開發者,一開始就沈迷在參數最佳化的夢想中,每每找出一組參數後大為歡心,以為自己找到一個強而有力的金融原子彈,但一實戰下單卻往往不如預期,更慘的是可能上線當天就是歷史績效最高的那天,之後就天天回檔。因此策略開發者應避免過度優化策略,同時利用模擬回測加強策略的可靠性。

  • 績效回測及成功率測試

    績效報表不只是看淨利,更重要的是最大回測,大多數平台都沒有提共真的的資金預估,但一個良好的策略必需考量實戰時的狀況,首先必需把最差的狀況考量進去,因為幸運之神不一天天和您在一起,您很有可能一開始就出現回測到歷史最大,但要不要堅持下去和您的初始本金有關,不要只看績效正的部份,多了解一下策略最大回測的金額,如果回測很大的策略,可能在還沒開始獲利前,您早己放棄不用了。成功率也是策略執行與否的關鍵,一個成功率低的策略,就算長期來看會是獲利的,但如果連二周都是虧損的交易,您還有信心交易下去嗎?

  • 實戰上線

    找一個穩定的環境是交易必需重視的,目前雲計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不用擔心停電問題,更不用怕電腦中毒,再加上由IDC託管,成本又不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Note1 量化交易 VS 主觀交易


量化交易

         這個名詞似乎是近年來才受到觀注的議題,主要起源於近年來,投資界名人:詹姆士   西蒙斯(世界上最賺錢的數學家,文藝復興科技公司主席),以住量化交易一直在投資界中不斷的被質疑他的可靠性。雖然在我們所知道的知名投資專家中,大多是主觀交易者,如:華倫  巴菲特、喬治  索羅斯、提柏恩 波肯斯...... 等等,這些人確實個個都是億萬富翁,也證明了主觀交易者確實有成功的案例足以證明他的有效性。 但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家發現一個問題,2008年巴菲特當年的交易績效是約-15%,而西蒙斯的投資團隊卻在同年在市場上大賺近80%的回報率,從此量化交易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討論中。但在各大書局的財金書籍中,還是很少看到有關量化交易的書,大多是一些歌功訟德的書籍,坊間太多翻譯國外主觀交易員的自傳,但看多了也沒寫出什麼真正成功的方法,唯一只有他賺錢的結果而己。


聽消息操作  總是追高殺低


         就如巴菲特一樣,2008年9月在香港以每股8港元買進比亞迪2.25億股股票,直到2009年10月時股價最高來到88港元,比亞迪市值達到25億美金,同期巴菲特手上持股收益暴增10倍,得知消息追上的投資人多套在60~80港元,2011年比亞迪最低股價來到10左右,這又是一件大戶坑殺散戶的實例,為何投資人會套在高檔呢?主要是主觀交易永遠都在質疑、害怕中渡過,當股價開始漲時,總是在等拉回上車的機會,一但連拉三根長紅投資人就受不了,立即市價掛進,當然又追在高檔,但不是因為追在高檔就一定受傷,主要是不小心追到了高檔,當股價反轉向下走時,又不知如何停損,因為主觀交易者最難的就是停損,總是怕自己停損在最低點。


科技創新  相信科學


      西蒙斯並非量化交易唯一的成功者,David Shaw 及 Doyne Farmer他們都在量化交易領域中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在近三十年來他們利用電腦從市場上賺取了大量的獲,相信同一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從市場上取得回報(只要笨蛋持續存在 --市場永遠存有笨蛋)。1988年以前的電腦最強的是386 CPU  記憶體 1MB (256K*4) 硬碟  20MB 開機用DOS 最好用的軟體PE2,當時就能利用這樣的環境去作科學回測,創造模型,反觀現在我們用的電腦,I7 CPU  記憶體 8G以上  硬碟 500G以上 作業系統 Windows 8.1 ,這二個時期的硬體環境,差得不止5千倍,也就是說當時電腦需要幾小時才能算完的工作,現在的電腦只要不到一秒就算完了,重點不在人,而是在於方法。


有效的模型永遠對市場有效   


      量化交易永遠存在一個黑箱子,交易模型一直是從事量化交易開發者所追求的聖盃,沒有錯誤的交易模型,只有用錯方法的問題,市場上無知的人永遠存在,也就是說有太多人的使用了錯的方法,所以得到錯的結果,因為在金融投資市場中永遠存在一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要相信別人的說法,只要想信自己的回測,只有透過科學且完善的回測系統,才能真實反應未來可能的報酬,有效的模型必需廣泛適用於不同的市場,過度最佳化的模型,勢必經不起市場的考驗,量化交易不只是追尋一顆"金融原子彈
"而己,更重要的是要建一個自己專屬的"金融兵工廠"。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